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数字化转型人才"大考":专业人才成为企业"

来源:数字化用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数字化专业人才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企业做所有事情的基础,这批人其实是目前各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缺的一批人。”在51CTO副总裁、企业培训事业部总经理杨文飞看来,在数

“数字化专业人才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企业做所有事情的基础,这批人其实是目前各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缺的一批人。”在51CTO副总裁、企业培训事业部总经理杨文飞看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

根据2020年7月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 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5年,预计需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电子竞技员近200万、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需求均达到1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超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怎样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又应该如何培养?

数字化转型成趋势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打破信息藩篱,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全面整合、利用以及再拓展。

在杨文飞看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上成本的投入,也意味着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相关产出的核算,最后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这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整个业务体系的再造、进而实现企业的效率大幅提升,我觉得可能是本质性的一个改变。”杨文飞解释道。

51CTO副总裁、企业培训事业部总经理杨文飞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提出,则如同修建产业间的“高铁网络”,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则是将带来便捷的基础设施。

“在这背后的典型代表就是云技术。目前云技术哪怕小微企业也可以快速应用到业务中来,这一点正是从少数企业才能专享到全部企业都可以分享数字化红利的关键。”在杨文飞看来:“我们进入到数字化的时候,企业就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能力的一种典型代表,或者说基本特征便是几乎所有的企业业务行为都可以在数字业态中找到相应的'影子'。”

人员结构发生改变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相对应的,企业的人员结构也必然发生改变。

那么在企业中,就需要三类人员的需求。其一是能够有数字化的思维,并且利用数字化的工具来进行决策和企业日常管理的企业领导者;其二是,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作为日常工作手段的业务人员;其三便是数字化专业人才,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关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和维护,以及数据的运维与处理。

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所有环节都伴随着各种数据产生,而这些数据从产生存储、分析、安全保障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数字化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所以这些人才是企业新的“基础设施”,是企业做所有事情的基础,这批人其实是目前各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缺的一批人。这批人构建成为一个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门槛,虽然这些人不会和企业的业务发生直接的关联,但却会对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杨文飞表示:“这批人也就是随着IT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大丰富体系化的一批专业人才。”

数字化专业人才:边总结边培养

杨文飞提到:“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痛点。首先,团队岗位体系复杂,一个哪怕只几十人的IT研发团队也面临着十余个岗位的人才培养;其次,是每一个岗位的成长路线也十分复杂,其中穿插着的甚至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能力建设。这给企业体系化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带来很多困难。”

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是急需的人才支持,两方面相互作用,人才培养的速度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

据杨文飞介绍,目前来看,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作为传统IT职业教育的龙头机构,51CTO也在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推动行业尽快建立相关标准。

同时,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而所需要的相对应的数字化专业人才也处于快速的转型过程中,因此,技术发展未到“终点”,人才培养也难以形成固定统一的标准,对于行业来说,只能“一边总结,一边培养”。

根据51CTO近年来的观察发现,数字化专业人才不仅处于快速的变化中,其人才体系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也是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特殊性。因为在企业生产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这也使得团队组件难度变高,培养体系和人才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1/0407/1486.html



上一篇: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诞生于徐汇西岸的这
下一篇:数字化办公 文印设备同样不能落伍

数字化用户投稿 | 数字化用户编辑部| 数字化用户版面费 | 数字化用户论文发表 | 数字化用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字化用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