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化用户》投稿方式[06/28]
- · 《数字化用户》征稿要求[06/28]
- · 《数字化用户》刊物宗旨[06/28]
医疗+数字化=?解答“1+X”数字化转型题,我们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11家试点医疗机构正在实现一一便捷就医“七场景”。各家医院探索不同路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数字化赋能后的智慧医院“长什么样”? 近日记者走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11家试点医疗机构正在实现一一便捷就医“七场景”。各家医院探索不同路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数字化赋能后的智慧医院“长什么样”?
近日记者走访中山医院时发现:数字化赋能医疗实现了“1+X”多种可能,便捷病家就诊之时,更深度融合至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孵化成为国产医疗产学研“试验田”。记者同时获悉,本月起,由青浦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建设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将正式全面、全方位、全流程服务预约患者,为数字化转型的人文探索带来更多可能。
“三步走”重构患者就诊传统流程
数字化医疗重在让市民可感、可知、可及。记者跟随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刘先生步伐,找寻数字化在中山医院带来的患者就诊流程重构。
入院第一步。疫情期间中山医院门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作为高风险场所,如此“大客流”怎样确保防疫精准无误?位于医学院路上的门诊大厅内,国产研发“智能流调门禁系统”把守第一关,红外线多人测温模式,以最快速度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同步到各个科室后台实现人员分流,确保疫情期间就诊安全又流畅。
入院第二步。“如今看病很方便,门诊环境也好多了!”刘先生道出病家真实感受,这源于数字化赋能后的“精准预约”。医疗资源稀缺、患者需求庞大,怎样实现最优化利用一直是难题。智慧医疗带来新解:将患者需求、时间与医生资源精准匹配。据悉,中山医院智慧预约诊疗服务生态涵盖三个环节:精细化、人性化的号源管理,诊间一站式医技检查,智能化分时到检和分诊系统。可以说,这三个环节重构了传统患者就诊流程。
以刘先生为例,看病进入预约APP后,进入“精准预约模式”。通过回答简单的几个问题、上传一些必要的超声检查、病理诊断等报告资料,就可以被精准分诊至具体专家;如属一般术后随访,则先引导至普通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再分诊至专家门诊。“自2003年起,中山医院历经号源五次大升级,我们始终在创新”,中山医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医院所有类型门诊均可预约,病家自助支付比例已超50%。自助付费与预约制兼备,问诊流程生态升级。”
入院第三步。刘先生挂完号来到诊间,智能化分时到检、分诊系统开始派上用场。“没有签到,系统不会叫号。同样地,回诊也需要签到,科学设置确保患者可按序就诊。”此外,诊间一站式医技检查也省去了病家往返奔波。
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以往患者来中山医院看病,一早现场挂号,等到中午甚至下午才看上,如此情况并不少见。如今通过网络预约+自助付费,普通门诊预约患者只需等候10多分钟即可问诊,流程大大缩短。
自主研发“AI医生”管理全流程
智慧医院除重构流程外,深度融合、开发大数据“后道工序”更是看不见、却让病家感受得到的隐藏功能。该怎样将智慧基因融入医院管理?近两年来,中山医院亮相新成员——AI医生,述说问诊中的颠覆理念。
穿上白大褂,“小未医生”、“小来医生”兢兢业业工作在神经内科门诊,机敏反应、灵巧操作,他们已与病家建立起了信任。这两位“医生”来头不小,是由中山医院联合复旦大学类脑研究团队等自主研发而出的人工智能,它可通过自动获取分析患者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读取患者面部表情和语音,分析言语复述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还能对影像学的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
“目前我们的AI医生的诊断特异性已达95%,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内科汪昕教授告诉记者,“有了‘小未'和‘小来',智能化定量评估及辅助检查解读时间都能缩短。它还能帮助减少个体间评估差异。利用大数据AI临床决策,我们得以实现疾病早期预防和诊疗,真正造福病家!”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1/0514/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