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化用户》投稿方式[06/28]
- · 《数字化用户》征稿要求[06/28]
- · 《数字化用户》刊物宗旨[06/28]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北京文博|文物数字化—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杨德利今年57岁,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文物监督员,他负责的文物是位于南口镇的关沟摩崖造像,老杨每周需要上山两次对摩崖造像及其附属文物进行巡检,按照要求他用手机拍下
杨德利今年57岁,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文物监督员,他负责的文物是位于南口镇的关沟摩崖造像,老杨每周需要上山两次对摩崖造像及其附属文物进行巡检,按照要求他用手机拍下文物的情况,并通过“文物e巡查”小程序将照片上传至后端云平台。
20公里之外,昌平区文旅局文物科负责人张福升正通过“文物数字化与健康管理云平台”查看监督员们上传的文物巡检情况。昌平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还有很多普查登记文物和附属文物需要原址保护。这些文物分布范围广,且多在山区农村,文物本体的日常维护及安全管理都给属地带来了很多困难。2018年昌平区加速推进文物的科技和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第三方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文物的日常巡检、健康诊断、风险筛查一体化管理,为文物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层文物保护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够”,文物科负责人张福升介绍说,现在文物科、文物管理所人员有限,承担着全区文物的保护管理、文物研究及博物馆展览等多项工作;与此同时,新的文物遗产保护理念对文物的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预防性保护、安全防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通过文物数字化保护、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结合巡检评价机制,弥补人员不足等问题。一是建立文物的数字化台账,完成文物档案的全息化存档,为科学管理、联动管理提供云端技术支持和新的路径;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组织文物风险筛查、健康状况评估,记录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变化情况;三是依托市区镇三级资金支持,在各镇就近选拔文物监督员、长城保护员,通过培训上岗,实施文物日常巡检工作,既解决了部分农村低收入人群就业增收的难题,又让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文物情况。
01“互联网+”助力,联动监测更加普及
近年来,国务院连发多个文件对新时期文物工作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预防性保护成为行业共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会员、未名文博文物健康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保山介绍说,预防性保护更侧重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考量与科学管理,更强调日常常规检查、数据积累和诊断预判。
一直以来,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或国保单位开展了一些预防性保护相关实践,但总体来讲经费需求高,基层文保单位难以承担。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结果,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其中前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058处(截至2019年10月7日),约占总数的0.66%,其余均为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制约,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两类相加超过总数的1/4。相比世界遗产或重要文物,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普查登记文物数量庞大。低级别不意味着低价值,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普及和推广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让更多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名文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北京分中心和北大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文物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和全生命周期研究记录工作。最新推出的“文物e巡查”软件系统,将文物日常巡检工作与原有的“互联网+”云平台和数字档案库相结合,推动文物日常巡检和科学管理。通过云技术和大数据支持,充分赋能基层工作,建立“云巡检、云上报、云分析、云批复”四位一体的“云上行”监测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既降低了持续监测的成本,缓解了各地文保工作者人员紧张的问题;同时,又建立了预防性保护所需的文物大数据,实现了文物监测数据留痕可追溯,一本文物台账全程记录,为所有级别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帮助管理部门对文物“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1/0518/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