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数字化时代下的公益,不只有捐款箱

来源:数字化用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茜 你转发过寻找走失儿童的求助信息吗?你在助农直播间下单买过农产品吗?或者,你用步行次数种下过一棵树吗? 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公益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茜

你转发过寻找走失儿童的求助信息吗?你在助农直播间下单买过农产品吗?或者,你用步行次数种下过一棵树吗?

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公益形式。如今的公益慈善,早已突破一方小小的捐款箱,不断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9月27日上午,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密码论坛在乌镇举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表示,互联网加速普及和创新发展,为推动公益慈善减贫创造了新模式和新平台,为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新路径。

近几年,在抗击疫情、应急救灾、乡村振兴等行动中,互联网公益平台利用自身快、广、准的特性,精准对接需求和供给,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出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无声到有声:再小的声音也能被听到

“大家好,我是张海超,河南新密的一名尘肺病患者。大家认识我可能是在2009年的那次‘开胸验肺'事件中,如今12年过去,我想再为尘肺病群体发一次声。”9月26日,“开胸验肺”当事人发布的一条博文,再次在微博上激起水花。

现在的他是一名公交司机。12年间,曾是“受助者”的张海超多了一层身份——“助人者”。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在“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中做志愿者,在微博上呼吁更多人关注尘肺病群体,为600多个病友申请到了实质救助。据统计,自2013年“大爱清尘”项目发起以来,仅在微博一家平台,就筹集善款近百万元。

议题的多元化,构建良好公益生态的第一步。不管是主动发声,还是他人发声,在互联网公益中,越来越多的困境群体被关注。

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字。截至目前,微博已开通公益账号2.8万个,4000万网友通过微公益捐献爱心,累计捐助善款6亿元。

数字无言,却折射出互联网守望互助的温度。

如果没有互联网,很难想象公益之光何时能照进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俗称渐冻症)患者的生活。

作为互联网公益发展初期的慈善项目,“冰桶挑战”曾在2014年夏天风靡全球,同样在微博上掀起公益高潮。其话题阅读量37.5亿次,讨论量346.3万次,参与讨论人数810万,冰桶挑战视频播放量2.45亿次,名人挑战数量181。其独特的趣味性、创新性,很快引发了一场互联网裂变式传播,从明星、大V,到每一位普通网友,更多人关注到渐冻症等罕见病。

7年过去,渐冻症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近日登上热搜的话题#冰桶挑战七年后的改变#,见证了渐冻症的普及,以及对渐冻症群体持续性的关怀。

如今,在微博平台上,成立两年的“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捐款人次已达上万人。比受助更迫切的是,患者和家人有了触手可及的发声渠道;比救助更宝贵的是,“人人参与”的公益理念正深入人心。

线下捐助到网上互助:公益的内涵不断延展

目前,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是慈善法规定的6类慈善活动之一。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各级慈善组织共接受社会各界抗疫捐款396.27亿元,抗疫急需物资10.9亿件,捐赠款物(含物资折价)接近各级财政抗疫总投入资金的四分之一。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曾表示,不能一说慈善就是捐款捐物,实际上做一些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甚至维护社会秩序,宣传一些慈善理念都是在做慈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慈善的形式在不断创新。

今年7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席卷河南,河南省防指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

如果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线下“标配”,那么,政府部门、公益机构、网民等线上应急联动也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自然灾害救助必不可少的一环。以社交为特点的公益活动,打破了以往以钱物捐赠为主的传统的公益参与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产生置身其中的参与感和新鲜感。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抗洪信息中枢,集受困群众救助、社会物资调配、公益项目推进和辟谣等于一体,大大拓展了“救助”的外延。

比如,有的大V采用直播形式,邀请气象专家与一线公益组织聊聊作为普通人如何应对这场暴雨灾难,如何提供有效帮助。

比如,有的网友在平台甄别、举报有关灾情的谣言,相关部门及时澄清是非,不干扰救灾秩序。

比如,各公益机构迅速于@微公益 平台上线#抗洪防汛驰援一线#公益项目,将关怀与温暖送至灾区群众身边。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1/1001/2331.html



上一篇:我国在线医疗用户已达2.15亿,复旦附属眼耳鼻喉
下一篇:华为全联接2021共论数字化提质加速

数字化用户投稿 | 数字化用户编辑部| 数字化用户版面费 | 数字化用户论文发表 | 数字化用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字化用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