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化用户》投稿方式[06/28]
- · 《数字化用户》征稿要求[06/28]
- · 《数字化用户》刊物宗旨[06/28]
提效赋能:当企业在谈论数字化时,我们在谈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做个人/工作管理在我看来是生活的必须项。 从学生时代开始,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学习效率,到工作之后,为了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更好地晋升路径,我们都在有目的性的
做个人/工作管理在我看来是生活的必须项。
从学生时代开始,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学习效率,到工作之后,为了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更好地晋升路径,我们都在有目的性的去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步入职场之后,在现如今的年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或者在为了提升工作技能而学习。
以我自己为例,生活被一个成果向的线性路线给贯穿。为了能使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我需要规划好个人的管理,也就是工作与学习。在日常的运营工作中,我逐渐养成了「逐级拆分」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运营中常说的「北极星指标」,即通过目标拆分方向,到细分执行事项。
前言
最初我的个人管理源自于我的学习习惯,因为阅读量的庞大,导致吸收效率不高,无法得心应手地发挥出书本上的知识,工作之后也因为岗位的原因需要吸纳许多研报来产出相应的工作规划,这时就十分想要一个高效可行的计划。可当时我对于个人管理的认知还处于朦胧阶段,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方向,其他全凭自己摸索。以下是自己探索的一些思路和方向。
工作中的规划实践
因为我的工作岗位是运营,所以经常会接触到新的行业信息和知识,并且需要将其转化成自己的技能储备。我会根据业务进度目标来拆分所需的知识,再细化到每天要阅读且吸收什么,再根据此来产出相应的工作方向和规划,最后会在工作规划执行后记录自己的情况并复盘。
“是否有效?”“方向是否正确?”“该如何计划下一步的工作?”
这些也可以被叫做 「周报」。
除此以外,还需要去安排每天的工作行程,要开什么会,需要提前发邮件给谁等等。
这些就需要有工具去整理并归纳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工作之初,我首先接触并掌握的个人管理内容是信息整理,也可以成为知识管理。
这个时候我选择的工具是笔记类应用,微软家的OneNote。以「工作记录」为例,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到今天,我会为当前所在公司建立一个笔记本,以事项、时间、会议纪要为主要的分类单位进行每天的工作记录。
截图时间为当前时间,点击光标后自动更新时间
在使用了4年后,我的体会首先是带来了工作复盘的便利性,其次因为许多公司都会要求员工提交周报、月报,甚至是日报。如果有这样一份文档存有记录,月报、半年报其中的工作记录就可以精确到日为单位。特别是某些时候需要临时交付一些内容出来,比如补充上个月的某个项目需求,职级晋升的时候需要列举自己做过什么事,就可以迅速从这些记录中快速提取出所需要的内容。
再来说说复盘,运营岗位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有这份文档就可以回想、看到自己的工作状态、成果,是否陷入了某些运营的牛角尖,是否在规划初期因为某些细节而忽视了全局,是否需要在某些方向再补足一些技能或好好沉淀等等。
这是我对于工作管理方面的初步尝试。
学习、生活中的尝试
在工作方面持续进展的同时,我对于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尝试也在进行,我需要一款好用的工具来提供解决方案。除了OneNote以外,我还尝试过石墨文档、印象笔记、notion等笔记类应用,来记录阅读学习时随时产生的感想和信息。以及Microsoft To Do、Google Tasks这类基于GTD思维的应用。
使用了以上各类工具后,我发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还是会对生活感到迷茫,偶尔会对接下来的方向感到彷徨,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Notion为例,它很强大很全面自由度也很高,但用了不到一个月我就放弃了,因为我的状态还没有达到有思路、有方向,然后借助工具去实施就行,而是变成了我在适应、学习Notion的产品架构然后来调整自己。接着我就是不断尝试新工具,无法坚持使用就放弃,再尝试下一个。
直到今年的六月份,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后打开Xmind,细分拆解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以及当下正在做的事。有一种张无忌学习太极的感受,“在完全忘记个人管理是什么的时候,才真正领会到个人管理。”转眼间两年过去了,目前终于有了一套成形的个人管理方案。
方案
这是我的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无法复制,所以我的规划只是一个思路,但愿对屏幕前的你能有所启发。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2/0120/2582.html